南京审计大学联合研究院教师热议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发布者:张雅发布时间:2024-03-27浏览次数:201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前景壮阔,任务艰巨。在此关键节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联合研究院全体教师持续关注“两会”盛况,收看两会实况直播,热议习近平总书记三下团组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通过微信群、学习平台、现场讨论等多种载体和形式,结合自身工作加强学习、畅谈感悟。

鲁靖: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顺利召开,这是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磅礴力量、推动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人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响应部署号召,以更高的热情和更强的责任感投入到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事业中去,围绕教育强国目标,将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把我国高等教育建设成世界一流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雪荣:“两会”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提出一系列非常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抓住了群众的关注点、需求点,回应了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听后振奋精神、温暖人心、倍受鼓舞。今后,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坚定理想信念,在政治素养上过硬;坚固为民初心,在服务群众上过硬;坚持爱岗敬业,在实干争先上过硬;坚决守住底线,在廉洁自律上过硬。

赵欢春: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的一个全新术语,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他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关于新质生产力,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是指导我国生产力变革跃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

二、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存在的,体现为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能力“质”的突变,对社会发展能够产生重大促进作用。

三、必须坚持创新、人才、产业“三大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出发,结合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史可以看出,科技创新、人才效应发挥、产业变革对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

颜银根:作为经济学领域的党员,我对2024年“两会”精神的学习以专业的角度进行了思考与深度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要求我运用专业知识,为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贡献智力支持。同时,我要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倡导效率与公平并重的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长期稳定增长。

在民生方面,我将关注经济政策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确保政策制定既利于经济发展又能够保障基本民生,减少收入分配差距。此外,报告中提及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我关注的重点,我将积极研究绿色经济模式,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方案。

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党员,我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两会精神,以专业的经济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的全部力量。

韩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4年的十大任务,其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居十大任务之首。新质生产力是2023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政治局今年首次集体学习将新质生产力作为主题。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今年的首要任务,释放出旗帜鲜明的信号,凸显了党和政府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积极进取的政策导向。报告明确给出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即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报告也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助手,具体体现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尤其是在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以及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的新提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何红中: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三下团组时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科研探索方面,有必要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的研究,依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大理论创新探索和实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模式和路径,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彭冲: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就新消费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洞见的观点和建议。通过学习“两会”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体会新消费的发展态势和重要性:

新型消费特征的体现:“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指出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新型消费的显著特征。这些新业态的发展有效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释放了消费潜力。例如,全国政协委员张健强调了新型消费对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性,而张懿宸委员则注意到了“悦己消费”和国货“潮品”消费的火热趋势。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基础性作用日益显著。2023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3个百分点。代表委员们认为,新型消费的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今年要进一步瞄准消费新需求、新动向,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促进消费稳定增长。

有效供给与消费需求的匹配: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有效供给也在加快跟上。代表委员们提出,面对旺盛的绿色智能家电需求,家电行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正在加快。同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长也体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政策支持与消费环境的优化: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提振消费。这需要增加居民收入、做好民生保障、优化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等多方面的综合施策。例如,通过减税降费、发挥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的调节作用、创造就业机会等措施,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让大家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新型消费的增长空间:代表委员们认为,新型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应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通过学习“两会”精神,我们可以认识到新型消费不仅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新型消费有望继续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汤二子: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作为高校经济学教师,未来的学术研究,应该更多关注中国取得的尖端科技成果。

宋建:“两会”针对科技创新成为热议的焦点。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代表委员们强调加强基础研究、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快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发展的战略部署,展现了科技领域发展的雄心与决心。我深信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将继续关注并支持科技创新,为国家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

张国建: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尤其是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过去一年我国经济仍然取得了5.2%的增速,成绩来之不易。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GDP增速目标在5%左右。究其原因,第一,5%的目标增速与近年目标保持了连续性。第二,5%的目标增速和当前的潜在增长水平相符,具备实现的可能性。我认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

张中辉:通过对“两会”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两会”不仅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大事件,也是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窗口。通过两会,可以看到中国如何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框架下,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充分体现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展现了全社会共商国是、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不仅加深了我对中国政治体制的了解,也让我更加信心满满地看待中国的未来发展。

陶晶:“两会”精神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活力,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一名党员,我深感责任重大,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学习提升自己,为社会和谐与国家繁荣贡献力量。通过“两会”,我更加坚信团结和奋斗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当秉持的精神追求。

江一帆: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全国“两会”立足新方位、描绘新蓝图,开辟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局面。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两会”精神的学习,深刻认识到我们要埋头苦干,砥砺前行,围绕学校新一年的重点工作和主要工作,立足岗位、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乘着春天的列车驶向未来。


南京审计大学联合研究院版权所有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雨山西路86号 邮编:211815

联系电话:025-58318683 电子邮箱:naujri@nau.edu.cn